时间研究法

最后更新于:2018-12-03 03:53:02

2005~2015年间,我国网络舆情研究热点前沿主题在时间分布上主要分为基础、发展、成熟三个阶段。

(1)奠定基础阶段。2005~2008年为第一阶段,即网络舆情研究奠定研究基础的阶段。该阶段网络舆情的研究主题主要应对互联网这一类正在不断成长的新传播媒介。研究主题交织着传统传播理论与互联网信息管理的理论探讨,传播学领域较早地关注到了网络舆情领域。我国网络舆情研究发展的初期,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网络的传播模式及对应的功能媒介。受网络设施普及、网络技术等因素的限制,2005年~2008年网络舆情的研究主题主要是传播学及媒介研究的相关术语名词,如引入“沉默的螺旋”、“把关人”、“议程设置”等理论解释网络环境下的舆情发展规律,以及对网络舆情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探讨,研究成果总体上以理论研究为主,也有部分学者开始关注舆情分析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但是占比较小。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为之后网络舆情研究的发展和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发展上升阶段。2009~2012年为第二阶段,即网络舆情研究的发展阶段。互联网随着中国的经济腾飞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种网络平台、门户网站应运而生使整个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这四年间也出现了许多互联网舆论群体,借助着互联网开放性、虚拟性、匿名性的特征,网民愈来愈倾向于通过网络媒介发布言论。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舆论团体及各种舆论事件,“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热点事件”、“突发事件”等都是这一阶段较为重要的研究主题。当社会事件进入网络空间,立刻被无形中放大,小范围的舆论事件如不妥善处理,依托网络将很快发展为大面积的网络舆情危机。

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受到网民的热捧,“意见领袖”成为第二阶段研究的重点,以草根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在自媒体技术推动下成为“网络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一起开始进入研究视野,网络舆情与社会舆情的边界渐趋模糊,关于社会舆情的探讨也逐渐增加。由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突发性概率大、传播速度快、覆盖人群广等特点,这一时期学界对网络舆情预警及引导机制的研究空前集中。由于信息发布和获取渠道的迅速增加,需要实时跟踪监控的网站多、内容广,有必要依靠信息通讯技术,建立网络舆情监控分析系统,对网络舆情的应对也需要实现由被动防堵转向为主动引导。除了对舆情进行及时预警与有效引导外,还应该从IT技术、道德与法律等多方面规范网络言论的管理和监督,使网络舆论的发生、发展都能在可控的范围内。

(3)成熟稳定阶段。2013年以后我国核心期刊与网络舆情相关的发文量增速逐渐放缓,总体被引用率也放慢,可见网络舆情的研究热点已经基本稳定。在这一阶段我国的网络媒体、传播平台持续发展,“两微一端”开始成为网络舆情研究中的主要数据来源,互联网成为社会民众发表言论的主要途径之一。技术是把双刃剑,廉价的网络信息传播成本,催生了一批“网络推手”,网络推手的识别也成为该阶段网络舆情研究热点。“思想政治教育”在2015年的网络舆情研究中属于前沿主题之一,而大学生、高校一直是近些年网络舆情的热点主题,这是由于研究者和管理者已经普遍发现网络舆论的片面性,需要增加对密度大、三观形成期的高校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传递更多正能量,从源头上消除容易引起公共危机的因素,同时鼓励高校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思想境界,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