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是市长”谣言甚嚣尘上 警方两度通报如何有效化解“摸车索赔”风波?

5月12日,网传成都市成华区长融街一路人酒后触摸停靠在路边的一辆黑色吉普越野车,被车主索赔1万元,并发生肢体冲突。与视频同步传播的,是车主罗某自称“儿子是市长”等不实信息。相关言论因涉及职务特权、社会公平等敏感因素,迅速点燃网民的不满情绪。

5月13日、15日,随着成都成华公安先后两次发布通报,事件的原貌逐渐浮出水面。

5月13日的首次通报详述了事件发生过程,称双方已协商达成谅解,并明确表示,关于网传罗某“儿子是市长”“家属是当官的”“要求赔偿一万元”“被现场放走”等信息,经查均不属实。公安机关已依法对2位造谣者予以行政拘留。通报呼吁网民不信谣、不传谣,警方将依法严厉打击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

在5月15日的警情续报中,警方针对公众质疑的热点问题,更为详细地通报了“车主罗某儿子是市长”“车主要求摸车者赔偿一万”“车主打对方耳光”“民警组成人墙保护车”等各类不实网传信息的调查情况。与首次通报相比,续报信息更加详实、有针对性。至此,相关谣言逐渐平息。

整体来看,成都成华公安前后两则通报均落脚于对不实网络传言的澄清说明,以及对编造和传播虚假信息不法行为的严厉打击。如对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发布不实言论,造成不良影响,通过网络社交平台进行直播,散布不实言论的违法行为人,以及在处置现场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违法行为人处以行政拘留,展现出公安机关对维护风清气正的互联网环境及稳定的社会公共秩序的坚决态度。

在执法层面,其一,警方通过调取监控录像、询问当事人和现场证人、核实相关信息等方式,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这在续报内容中均有所体现,进一步增强了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有利于快速消解网络谣言。其二,警方在事件处理中展现出的专业性和高效性收获舆论称赞。如通报显示,在现场群众阻挠警方将车主罗某带回派出所过程中,“民警反复劝说,并邀请2名群众一同前往派出所见证”,足见警方在复杂情况下的理智应对,彰显执法的公正性。

此次事件本是一件普通的街头纠纷,然而各类网传的不实言论导致事态发展逐渐“跑偏”,网络谣言的大肆蔓延让舆情处置回应的社会管理成本大大增加。对此,有观点呼吁重视恶意传播虚假信息的巨大危害,让造谣群体吸取此次事件教训。如人民网评发文指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每个人都需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特别是涉及公共事件,更需尊重事实,不能只顾“口嗨”而造谣,不能为了狭隘目的而哗众取宠,更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利而伤害公共利益,否则终将害人害己。

此外,面对复杂舆情,做好辟谣处置工作事关官方整体的公信力。新黄河客户端文章指出,官方公信力本身就是一个大共同体。如果某地在舆情通报上语焉不详、企图蒙混,那将来势必影响到另一地在面临同类舆情时公信力的权威性。某种程度上讲,每每发生的辟谣翻车都是在为此前的不透明买单,但降低的却是公信力整体的信任水位。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评论表示,成都成华公安能在24小时之内对相关信息予以澄清,这本身也是对公众知情权的一种满足。但是由于传言指向了一些非常复杂的细节性问题,所以警方又发布了第二次通报,非常细致、非常有针对性地回应了公众的疑问,从而实现了更有说服力的辟谣效果。当地主流媒体也对街头口角进行了详细报道,通过现场更多细节性的描述,与警方的通报形成了信息的补充,这种合力对于打消公众的疑虑非常值得肯定。(网络资料汇编)

Leave a Reply